分類
40 艾耆耋耄養生村 4003 養生的放與空

4003901 清水與苦杯

4.

照顧醫護
(藥物、膝蓋、水晶體)

  • 41. 媽的藥物
    • 411. 從媽的藥包開始
    • 412. 到媽的藥包為止
      • 4121. 什麼是『少一事(自保要緊)
      • 4122. 什麼是『多一事(吃力不討好)
  • 42. 媽的膝蓋
  • 43. 媽的水晶體

41. 媽的藥物
照顧媽的故事幾乎可以說,從媽的藥包開始,也到媽的藥包為止。

我一直很在乎媽藥包裡的各種藥丸。藥名、成分、服用份量、服用時機、藥物效用、藥物副作用……

記得我第一次針對「醫藥」,提出來與人交流的問題是:早餐前該吃的藥,為什麼可以自行挪到早餐後才吃?

有醫護人員理所當然地告訴我,這是要遵醫囑服用才行哦(廢話!)
也有照顧服務人員回說,應該都可以吧!
還曾經有病患的家屬(有醫師身份),直接打臉我說,沒什麼差別啦!

可是,醫藥包上明明寫著要飯前吃的啊?那是怎樣……寫爽的嗎?

經過我深究得知,餐前吃的意思就是「空腹吃」(就是腸胃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二小時」所處的空洞狀態)。 這種講究是否空腹的差別在於:
——如果同時攝取藥物與食物時,會增加藥物吸收。像是有些肝炎標靶藥物,就是會因為食物關係而增加40%吸收率,導致藥效過強。
——如果同時攝取藥物與食物時,會減少藥物的吸收。像是胃食道逆流藥、胃潰瘍藥會因為食物混入而降低50%吸收率,導致藥效不如預期。
——等藥物發揮藥效,才有機會抑制因為食物進入而引發的症狀。像是降血糖藥、抗腸胃痙攣藥、止吐藥等。這類的藥物中,有些還會嚴格指定飯前多少時間前服用(譬如說,飯前30分鐘或飯前15分鐘),才能獲得最好的藥效。

由此可見,
醫護人員回應都可以,肯定是「内行唬弄外行」的以騙待變。
照服人員回應都可以,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懶人把式。
路人甲乙回應都可以,那純粹只是「事不關己」而已啦!

411. 從媽的藥包開始
回想當初,接手照顧媽媽的時候,媽的藥包內容琳瑯滿目:防失眠、防便秘、治療暈眩、制酸劑、降血壓、降血糖2顆(Glucophage 1,000mg & JANUMET 50/500mg)、防失智等,洋洋灑灑共八種。

照顧媽媽期間,我不厭其煩地透過生活調整手段,解決了媽的失眠、便秘麻煩。(可參考本文後續章節《5. 生活習慣(失眠、便秘、延緩失智、友善設施、大自然)》或另文《40011003 這個朋友 – 失眠!》中,有更完整的說明)

等到有了個把月的實驗結果之後,才小心翼翼地與醫師交流,研究可否取消「失眠藥」與「便秘藥」。所以,最早被醫師從處方箋中剔除的藥丸就是這兩種。後來,

又因為媽的暈眩問題不復存在(根據我好幾個月觀察的結論),醫師便同意「暈眩藥丸」不吃也可以呀!隨後,

再因為很久沒見到餐後媽媽有反胃或胃酸回流的現象,醫師再同意移除「制酸劑」。還有,

又因為持續將近一年,連續三次定期檢驗(每三個月一次)的血壓數值都很正常。加上身體也沒有排尿困難的麻煩,健檢報告中腎功能也屬正常。醫師又再次同意移除「降血壓藥丸」;最後,

Courtesy of drugs.olc.tw

我不死心繼續問:媽媽同時服用兩種降血糖藥,會不會讓降血糖的成分藥Metformin太強了一點(合計有1,000mg+500mg)。門診醫師才赫然發現降血糖成分藥,的確有重複投藥的現象。也就同意刪掉其中一種(單效的降血糖藥 GLUCOPHAGE 1,000mg),只保留綜效(同時處理血糖與血脂)的JANUMET 50/500 膜衣錠一種。

我深信,只要是藥,就是毒。毒未必是壞事,但是稍一不慎服用過多沒有絕對必要的毒,身體的肝臟系統就得馬不停蹄地解毒、排毒。一旦超過肝臟的負荷,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病人,在就診的時候,經常會不經意中(渾然不覺地、不知輕重地)講一堆「有的沒的」症狀。醫生,當然就有本事開藥給病人去抑制或緩解他提到的「有的沒的」症狀,否則豈不太遜了(不知所措了蛤?)
我也還見識過,有些病患家屬還會認為有備無患是好事啊,藥既然開出來那就「留著」唄,總有吃得到的時候嘛!但是,問題在於:藥,是真正在解決致病原因嗎?或者只是在治標、治表而已?更何況,很多時候某些入袋的藥,只是為了要「預防」某個主治藥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而已(這些副作用,未必「一定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並不是真正在治療什麼已經存在的毛病。Ooops……

在我照護媽的四年半過程中,透過我的追根究底、實驗、查證、確認,再加上不厭其煩的與醫師溝通交流、提出見解。終於,媽的藥包內容,硬是被我「丟掉」安眠藥、軟便劑、暈眩藥、制酸劑、降血壓藥、單效降血糖藥等六種藥劑。只剩「綜效降血糖藥」與「預防失智藥」兩種。媽的肥胖、失能、失衡等麻煩因而逐漸舒緩。我不奢望她所有的老人毛病都能因此完全消除,但是已經漸漸能感受得到「符合她年齡的常態機能」維持在合理的水準之上。

曾有一次,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定期回診,門診的L醫師看過媽的定期檢驗報告後,還半開玩笑地對媽說,妳的檢驗數字很漂亮哦,全部都很正常哩。妳?……是不是用兒子的血、兒子的尿送檢的蛤?媽俏皮回應「他,才捨不得給我用呢」,呵、呵、呵……。

412. 到媽的藥包為止
媽入住目前這間長照老人院之初,我曾經全力反對。我評價它是絕對無法與我親自照顧來做比較的⋯⋯因為我知道,老人院它們不可能有人、有閒、有心、有力去管媽個人的身體狀況變化,更遑論媽個人吃的?得當與否!住在那兒,頂多是時候到了,眾子女們「輪流探訪」的寒暄問暖。這樣膚淺的東西,對媽會有什麼實質的好處?滿足得了老人家的精神渴望嗎?更遑論早晚請安、米飯羹湯、親臨服侍?

現實狀況就是這樣殘酷,除了一對一的專職看護照服之外(那是多支付的銀子會說話),護理單位幾乎不會有人,肯憑白為「我的親人」,多付出一分「如我意」的照護(每個護理人員,都是到這裡上班的啊)!大家頂多只是:醫規護隨、盡力到位、「多一事」(吃力不討好)不如「少一事」(自保要緊)罷了!

4121. 什麼是『少一事(自保要緊)』?
——罪魁禍首就是鼻胃管。
有誰深究過「讓老人家插鼻胃管」可以省多少事情?可以省多少時間?
我的切身經驗是,可以省略不做的事情包括:營養分析、食材採購、備料烹煮、伺候餵食、嗆咳處理、餐後清理、飯前飯後用藥等雜七雜八的事情。這些事情平均會耗掉照顧者每天每餐(午餐、晚餐)至少三個小時。換成鼻胃管灌食的話呢?每餐頂多15分鐘(一瓶罐裝食品就搞定了)就能搞定老人家的就餐工作。在老人院平均每個照服員要負責10個以上老人的照料。用膝蓋想一想,他會怎麼可能希望老人家不要用鼻胃管?
日本的長照範本,多見他們絞盡腦汁讓老人家維持咀嚼功能、吞嚥能力。除了講究烹飪色香味,還注意進餐環境講究舒適、和緩、放鬆、預防嗆咳。咱們呢?

媽二度中風住在桃園醫院病房時,我不知花了多少緊迫盯人(醫護人員)的關心、監督、交涉,才讓媽媽在住院的最後一個月,成功拔掉鼻胃管,讓她開始進食粗粒狀餐飲。我、楊看護(印尼新娘)、媽媽三人,都還歡喜期許,媽媽恢復正常「吞嚥機能」應該是指日可待的啦!
熟料,老媽開心地被兄長姐妹們,送進長照中心之後不久,就被醫護人員把鼻胃管重新給插上。我懷疑,在那個決定的節骨眼,有沒有人會在意媽媽她喜不喜歡鼻胃管,有沒有人會試圖幫助她解決嗆咳麻煩、維持她的吞嚥功能。花不起大錢僱用「一對一照服員」的眾子女們,卻又霸凌斷絕二哥要在自家看護老媽的照顧之路。這,讓所有試圖恢復老媽常態生活機能的心思與努力功虧一簣。媽的老化必然變本加厲,退化失智終將不可收拾……。

——二號殺手就是臥床包尿布。
我的照護經驗告訴我,老人家只要是能下床,就會有一大堆「麻煩事情」(譬如起身、下床、就輪椅、著裝、行動、喝水、安全、曬太陽、如廁……)。所以,老人照護中心絕對認為,讓老人家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就是「少一事」的最大重心。日本的長照範本,看到的多半是想盡辦法讓老人家戒尿布。設計各種工具與友善環境,來幫助老人家起身如廁。咱們的照護系統怎樣?老人家臥床呼叫要如廁的時候,照護學長們的經驗傳承幾乎都是「大小便便都拉在尿布裡面,待會兒再處理尿布就好了」……

我曾經嘗努力試過,讓被我照護的老人家,從包尿布習慣轉換成蹲坐馬桶的正常如廁。在那期間,老少兩人兵荒馬亂那是必然的,初期還經常有功虧一簣之憾。眼看馬桶就在腳前,可是老人家肛門括約肌的配合差了一秒鐘,「便便」還是應聲跌落在距離馬桶不到一個巴掌遠的地方。此時,「便便」、老、少,眾皆徒呼負負!

還有某一年的除夕夜裏,老少兩人一陣手忙腳亂之後,自己竟然雙手接到新年紅包「熱騰騰黃金十兩」。老人家腆然呼喊「哎呀呀,一塌糊塗、一塌糊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
然而,大多數成功達陣的當下,老人家自覺成就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整天都會心情開朗。

——最後是殺手小弟「醫囑」。
這是醫護照服人員的最完美護身符、更是一百分的脫責藉口。只要醫囑沒有提到的事不必煩惱,千萬別去碰。如此才可以保證全身而退。天塌下來有「大人」頂著,你沒必要伸長脖子去讓墻撞,對吧?至於家屬叮囑的事情呢……有空的話就如此這般……,沒空的話呢就……,啊 —— 哈?

4122. 什麼是『多一事(吃力不討好)
好,我再來說說,什麼是我所在意的「多一事(吃力不討好)」吧!
今年三月的某一天(2021-03-27),我到長照中心看望媽媽。臨走前我把媽的用藥全部拍照。回家之後就開始展開我多年來曾經幹過的「多一事(吃力不討好)
我把所有藥的用途、副作用全部找出來。透過各大醫院公佈的藥典清單、各醫護網站的藥效介紹、wikipedia藥品的藥理導讀。逐一檢查它們的實際意義。

#1, 腎內5-1. 脂落膜衣錠SIMVASTATINE 20mg/1@睡/$700^28顆
——是一種降血脂藥物。
——主治:高膽固醇血、高三酸甘油酯、冠心病血管疾病
——副作用:[輕:便秘、腹瀉、頭暈、頭痛、心灼熱、皮膚紅疹],[重:肌肉病變、肝臟傷害、血糖升高]

#2. 腎內5-2. 排利空膜衣錠MOSAPRIDE 5mg (CITRATE DIHYDRATE二水檸檬酸) /1@飯後/$700^84顆
——一種讓消化道促動力藥(亦即,全消化道的強力蠕動)。1998大日本住友製藥研發上市「加斯清」的學名藥。
——主治:加速胃排空並且促進全消化道蠕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心窩灼熱、噁心、嘔吐等過敏型腸綜合症。
——副作用:[下痢、軟便、口渴、疲倦]

#3. 腎內5-3. 氧化鎂錠 MAGNESIUM OXIDE(氧化鎂) 250mg/2@飯後/$700^168顆
——制酸劑,中和胃酸。
——主治:胃灼熱、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緩解便秘、軟便(不可連續使用一週以上)
——副作用:[白堊味道、長期使用需要控制鎂鹽、鈉鹽]

#4. 腎內5-4. 耐適恩錠 ESOMEPRAZOLE (MAG. TRIHYDRATE三水鎂鹽) 40mg/1@早前/$700^28顆
——一種能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瑞典-阿斯利康研發上市)
——主治: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疾病(腸溶錠不可磨粉)、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療程二週)
——副作用:[腹痛、腹瀉、頭痛、便秘]

#5. 腎內5-5. 無秘栓劑 BISACODYL SUPPOSITORIES 10mg/1@需要/$700^28顆
——一種灌腸用的直腸塞劑。
——主治:臨時紓解便秘。
——副作用:[直腸出血、起水泡、灼熱感、癢]。

#6. 胸內5-1. 却痰寧發泡劑 ACETYLECYSTEINE 600mg/2@早晚飯後/$1840^60顆
——乙醯半胱氨酸,是一種可以分解過濃黏蛋白複合物的藥物(亦即俗稱的化痰)
——主治:呼吸道黏膜化解、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M)中毒解毒劑。
——副作用:[(偶爾)噁心、嘔吐、(極少)皮疹、支氣管痙攣]。

#7. 胸內5-2. 清立飄糖衣錠SENNOSIDE A+B 12.5mg/2@睡/$1840^60顆
——番瀉苷,一種治療便秘的溫和瀉藥(亦即俗稱的軟便劑)。直腸施藥五分鐘見效、口服12小時見效。
——主治:暫時緩解便秘。
——副作用:[打嗝、痙攣、腹瀉、噁心]
——注意:排便正常即停藥。不得連續服用一星期以上。會使酸尿變黃、棕色,使鹼尿變粉紫色。

#8. 胸內5-3. 滯尿通錠BETHANECHOL CHLORIDE 25mg/1@早晚飯後/$1840^60顆
——一種與乙醯膽鹼有關的藥物。它可以促進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加膀胱迫尿肌力度,因而促進排尿、膀胱排空的利尿劑。
——主治:非阻塞性尿儲留、神經性尿儲留。
——副作用:[頻尿、噁心、嘔吐、癲癇、心律不整]。

#9. 胸內5-4. 捷糖穩膜衣錠JANUMET 50-500mg (SITAGLIPTIN 西格列汀PHOSPHATE磷酸鹽)/1@早晚飯後/$1840^60顆
——主治: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已經接受SITAGLIPTIN(西格列汀,不經肝臟,90%由腎臟排出的DPP-4抑制劑控血糖藥)與METFOMIN(二甲雙胍/音瓜,不會增重,不經過肝臟,90%由腎臟排出)兩種藥物合併治療者的替代品)
——副作用:[腹瀉、胃腸脹氣、消化不良、無力](衛福部藥袋)
——副作用:[鼻咽炎6.3%、上呼吸道感染6.3%、頭痛5.9%](全球華人藥物資訊網?)

#10. 胸內5-5. 糖漸平膜衣錠(LINAGLIPTIN 利格列汀,僅5%由腎臟排出的DPP-4抑制劑,控血糖藥) 5mg/1@早後/$1840^30顆
——主治:二型糖尿病患胰島素促分泌劑
——副作用:鼻咽炎、高血脂、咳嗽、高三酸甘油酯、關節痛](衛福部藥包列印)
——副作用:[頭痛6%、關節痛6%、背痛6%、便秘2%、咳嗽2%] (全球華人藥物資訊網?)

接下來,我的「多一事(吃力不討好)就是在理解媽的藥品功效之後,會問自己一大堆的「為什麼」,像是:

1. 媽媽第一次中風之後,在桃園醫院被診斷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血液中有纖維蛋白單體,它會與血小板、凝血因子結合成栓塞,並且造成血小板過低」。二度中風出院後的延續治療,為什麼沒有讓「免疫科醫師」繼續看診?為什麼接手的「胸腔內科C醫師」與「腎臟內科X醫師」開藥的方向,似乎都沒有參考老媽之前曾經做過的追蹤檢驗結果(皮質醇 & ATCH,anti-ds-DNA ab & ANA*Speckled,ENA Panel Test,IgM Test等檢驗)為什麼沒有看見任何與「免疫功能控制」相關連的醫護作為?(譬如說,① 雷帕黴素Rapamycin藥物,可活化大腦細胞的自噬作用、壓抑免疫系統、延長壽命、還兼具抗癌功能。)

2. 針對失智的老人家為什麼在處方箋上未見任何與延緩失智有關的用藥?(譬如說,①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可減緩腦內乙醯膽鹼濃度的耗損。② NMDA受體之拮抗劑,可減少麩胺酸消耗形成毒素。③ 孟鲁斯特Montelukast藥物,可防止認知功能衰退。 ④ 藍莓萃取物Basis藥丸,可促使新陳代謝有效運作。⑤ 二甲雙胍(音瓜) Metformin藥物,除治療糖尿病之外,也可減緩認知功能下降)

3. 醫師現在開給媽媽吃的這些藥,我的看法是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胃腸消化道用藥(消化道促動力藥加速胃排空可治療胃食道逆流/#2、中和胃酸的氧化鎂制酸劑/#3、抑制胃酸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治療胃食道逆流/#4)
???為什麼需要用到兩種藥物(#3 & #4),花這麼大力氣去消滅胃酸,幾乎完全抹殺胃酸的促乳糜功能?這樣搞,老人家胃的「消化」功能豈不完全報銷了?
???為什麼長期使用(藥理規定,連續使用超過一週就算是長期使用)氧化鎂制酸劑(#3),卻沒有看見相關的控鎂鹽、控鈉鹽的作為?
???為什麼還要用強力蠕動的方式(#2)讓沒有十足乳糜化的食物快速通過消化道?那樣搞的話,老人家的「吸收」功能豈不也完蛋了?
???為什麼投這些藥?難道只是方便鼻胃管灌食的人工營養養分「趕快活著」通過胃本體嗎?或是因為鼻胃管經過胃賁門(音奔)到達胃本體,使得胃部賁門的括約肌卡在那裡、根本就關不緊。所以,必須下藥「減少產生胃酸」,為的是避免胃酸外溢,形成食道逆流嗎?

——(第二類)呼吸道用藥(化痰/#6)。

——(第三類)三高用藥(降膽固醇/#1、降血糖/#9 & 降血糖/#10)。

Courtesy of health2sync.com

#9、#10這兩款降血糖用藥,均屬口服的DPP-4抑制劑。DPP-4是個扯後腿的壞東西。它會「摧毀」身體內敦促製造胰島素的吹號兵,不讓胰臟開工幹活。換句話說,「DPP-4抑制劑」可以減少DPP-4這個搗蛋鬼的數量,所以就可以增加胰島素產量、就可以達到降血糖目的。

???為什麼要用到三種降血糖成分投藥:SITAGLIPTIN(#9操勞腎)METFOMIN(#9操勞腎)LINAGLIPTIN(#10操勞肝),一起來降血糖?
???為什麼不擔心,失智老人可能承受不了這種劑量的口服降血糖藥而誘發低血糖麻煩?或者,就是故意要讓老人家血糖低些,才可以乖乖臥床,便於照顧?
???為什麼不直接換成胰島素注射針劑(取代兩種口服降血糖藥#9 & #10),來降低老人家腎臟(因為NETFOMIN & SITAGLIPTIN很操腎)、肝臟(LINAGLIPTIN很操肝)的負擔?

——(第四類)排洩不順用藥(暫時軟便劑/#7、灌腸排便的直腸塞劑/#5、利尿劑/#8)
???為什麼醫師讓媽媽連吃三個月的「暫時軟便劑/#7,SENNOSIDE A+B」?照藥理規定,這個藥不可以連續服用超過一週欸……


上面這一缸子的「為什麼」,都得自於我喜歡深究的習慣。這些「為什麼」如果能拿來與醫師交流的話,就有可能減少服藥種類和數量(這結論得證於,初期我曾經「獨力在家」照顧媽媽時,媽吃的藥從八顆逐漸減到二顆)。對老人家而言,少吃一顆藥就能讓身體少處理一種「毒物」,多積蓄一分體力。這可是陰德哦。

只是,再怎麼看,長照中心裡面那些已經焦頭爛額的醫護照服人員,能「落實醫囑」就萬幸了!怎麼可能要求什麼「陰德陽德」這些狗P東西呢?

哎……
如果,身邊就有醫生老公的姐妹,對媽的困窘都只能冷眼旁觀、不知所措⋯⋯

如果,身擁多金的兄長,對媽的羸弱無助只肯付出銅板價的照顧費,對媽的關懷也只剩偶爾的精油按摩⋯⋯

那麼,我要是再提出這麼多「為什麼」,跑出來論證藥理或挑戰醫囑,難道真的不在乎招誰惹誰了嗎?不計較明鎗易躲、也不管暗箭了嗎(媽在他們手裡欸)

我應該再「熱臉」一次……嗎?
值……嗎?
媽……?

42. 膝蓋

Courtesy of heho.com.tw

人體骨骼的保固期是35年(見附圖)
以老媽的年紀來說,82歲的老人家,如果能夠全身換新第二套骨骼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所以當我發現老媽走路越來越慢、而且稍微動動,膝蓋就苦不堪言的時候,我相信是到了要正面對決她膝關節麻煩的時刻啦。

帶媽到聖保祿醫院骨科,找到廣受各界好評並且受到醫護推薦的X醫師。X醫師幫媽媽照了片子之後,告訴我們說,理論上,膝蓋關節的下面小腿這一段像是手掌,上面大腿這一段像是圓形拳頭。正常情況下,手掌抱著拳頭的時候,接觸面的地方有軟骨、有潤滑液,外面還有髕骨蓋子保護關節組。所以膝關節可以靈活彎曲,彎曲的角度也可以從0度(小腿大腿伸直時)延伸到140度(小腿肚貼近大腿肚時)。媽媽現在的狀況是「手掌」已經變成Y字形叉子。「拳頭」已經變成三角錐。當這個三角錐頂點正好貼在Y字的尖角窩窩洞裡面。這種全然的密合,就沒有一點轉圜餘地。一旦嵌進去的角度是適合坐姿的話,那麼站直起來就會卡、卡、卡,痛死人。反過來也一樣。所以嘛,整個腳是伸直也痛,彎曲也痛!

那要怎麼辦?我問。

Courtesy of health.sohu.com

換掉膝關節囉!手術並沒有太大難度的。手術時,可以把出問題的關節骨頭、滑槽、軟骨等東西,全部換成高科技組件產品(如附圖,金屬色部份就是高科技組件產品、肉色部份就是原來的骨頭)。隨後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復健活動,等到肌腱組織等的連結系統恢復正常以後,就可以一勞永逸啦!

手術完後會很痛嗎?聽有些人說,疼痛的程度到達「生產」這麼痛,真的嗎?我幫媽媽問出她的憂心。
如果手術之後任其自然復原,當然就會痛不可當。想想看,20公分左右(大約是手掌撐開後,大拇指頂端到中指頂端的距離)的手術切開口,加上手術過程中受傷的皮膚、肌腱、韌帶、血管、神經、骨頭等東西,都要各自嘗試找到自己的復原通路,慢慢長回原狀。找不到「通路」的時候,大腦就會以「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呀,怎麼可能不痛不癢。不過,現代的醫療技術進步,可以用好幾種消炎止痛的手段一併實施(就是雞尾酒止痛法)。如此這般,就可以使疼痛大大降低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Courtesy of ilong-termcare.com

手術後,膝關節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了嗎?我再問。
手術完成只是換掉凸槌的舊零件。新的零件裝上去之後,還是要透過一系列的「復健活動」(見附圖),讓原有的活動機能逐漸復原(皮膚、肌腱、韌帶、神經、血管、骨頭等都是活動機能復原與否的關卡)。這中間如果有閃失或疏忽,任何一個關卡再次凸槌的話,都有可能事倍功半,膝關節機能的復原就會大打折扣。

怎麼樣!照上面這些醫師給我們的理性分析來看,老媽應該會欣然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吧……才怪!

從我們開始談這個手術想法,到真正實施手術,歷經半年的說服功夫。期間至少四次,我把各種進步的醫事技術,用大白話講解給老媽聽。結果都是,吃力不討半點好,白眼瘋癲對口演。
在家裡,常會聽到老媽嗔斥:上次就跟你講過不要換膝關節,怎麼你又囉哩囉嗦呢?你的腦子不長記性哦,真是的?
老媽媽呀,冤枉啊!妳哪有跟我講過嘛!這件事我是第一次提起欸?你是跟誰說過不要換膝蓋關節的哪……
在那些日子裡,我這個照顧失智老媽的兒子,被她唸得還比較像失智健忘的老貨嘞……

偶爾聽說,媽的晨運同伴劉媽媽,也曾經換過膝關節。我向劉媽媽提出,想請她幫忙說服媽媽接受換關節的事。某天,她來跟媽媽聊天,談到自己新的膝關節,可真是眉飛色舞嘞!正常走路早已不在話下,登山郊遊也難不倒她啦。換膝關節時當然會痛,但是比起苟延殘喘的半殘狀況,那是絕對值得的!媽似乎有些鬆動,問我,開刀真的不會痛嗎?手術完後誰會照顧我?……賓果!

102-06-07開始,X醫師先用玻尿酸(一種具有高彈性、保水性、潤滑性的黏多醣體)注射到膝蓋關節內。X醫師想先試看看,有沒有可能因為增加潤滑度而緩解關節的疼痛。經過近半年的實驗與觀察,結論是此路不通,還是得換掉壞死崩潰的關節。於是102-11-29,X醫師安排一次手術前心臟內科門診,確認老人家的體能條件堪做外科手術。一星期之後102-12-05,X醫師親自操刀為媽媽做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觀察到102-12-12才出院。然後繼續週期性復健(六次),直到103-06-09,X醫師鄭重宣佈媽媽可以從「復健學院」畢業啦!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花掉將近四萬的開銷,終於搞定媽的膝關節麻煩。

回想當初手術完成後,住院觀察的一個星期內,每天都會被老媽罵到臭頭:
——不知哪個死猴仔講不會痛,可惡透頂!
——什麼死人骨頭,痛到不行啊,你怎麼可以這樣騙人?
——什麼屁止痛藥一點用都沒有?
——什麼雞尾酒止痛藥很神奇,見它的大頭鬼嘞?
——那個「白賊劉仔」騙人說不會很痛,她最好不要讓我碰到。碰到的話,我一定會……


在聖保祿醫院住院期間,沒日沒夜、形影不離的貼身照護被疼痛折磨到幾近瘋狂的老媽,已經讓我精疲力竭。難得白天老少兩人都清醒自然的短暫時光,我還要承受她發洩怨氣的狂轟濫炸,
呼 —— 哈!

媽的羽毛球夢……

謝天謝地!換人工膝關節的結果是,媽的膝蓋大約恢復到原有的五成功力吧。屋內室外緩慢行走不成問題,洗澡如廁都可以獨立解決。當然,肖想要到元智大學教學六館來一場羽毛球母子對決,那是如夢了啦。好幾次,我看到她晃蕩到大門口,故作巧遇球袋狀。翻出羽毛球拍一摸再摸,還抓著球拍握把,煞有介事地旋轉著拍面,狀似忘不了她的羽毛球夢。忍不住,總是會把另外一隻拍子遞過來給我,叫我在客廳跟她「微交手」一番,聊表「偽解封」。

43. 水晶體
媽的人工膝蓋關節手術搞定之後,原以為她行走卡卡的問題應該是迎刃而解。沒多久,我還是覺得她走路的狀況不太正常。她老是還要扶著墻壁才敢前進。而且坐在電視機前面,完全無視節目的精彩與否,不一會兒就呼呼大睡。我這才驚覺,她是「視力出了問題」並非單純的「膝關節卡卡」。視而不見的窘境,讓她在行動時,因為看不到前路狀況而不敢邁步開走;在看電視時,卻又自得其樂地封鎖在暗糊世界中。Ooops……

Courtesy of www.eye.com.tw

104-03-12帶她到桃園醫院眼科門診。W醫師檢查過之後,判定是有相當程度的白內障。這是水晶體內有混濁物質,阻斷物體呈像光線的連續性,造成腦子解讀物體時出現影象模糊狀況(如附圖所示)。醫師開立了一些化膿(Sinomin)與消除白內障(Quinax)的滴劑。搞了兩三個月,似乎略見效果。在進一步檢查時,W醫師卻建議左眼做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並且約定好104-07-14/12:45,在桃園醫院眼科做手術。沒想到,時到臨頭的節骨眼,老媽卻抵死不從。任我「坑蒙拐騙」諸般手段使盡,她就是不肯出門。硬是拖到逾期無法前往手術,護士來電催促時,只能據實以答:對不起呀,老媽臨陣脫逃,沒辦法就醫啦……在電話裡,不曉得吃了護士多少個白眼?

Courtesy of 802.mnd.gov.tw

好吧,那就繼續點眼藥水吧。我查訪資料,研究了媽的用藥,知道Quinax這個東西是一個日本醫藥團隊研發出來專門用來溶解排除水晶體內混濁物質(亦即白內障)的眼藥水,臨床還有達陣的記錄(治療時間當然是比手術時間長很多),並且也曾獲得日本的醫藥認證。後來專利轉授給比利時眼藥水大廠Alcon。正在慶幸世上還是有藥物方案可以取代手術摘除。治療期程雖然長些,這沒問題的啦,畢竟「時間」是我退休後最負擔得起的東西。沒想到醫師竟然告訴我說,健保局已經停止給付Quinax這款眼藥水。不得已之下,只得用自付費方式購買這款眼藥水(另覓醫師開具處方箋才買得到。為了怕斷貨,還包下大樹藥局當時全部的存貨),點了將近半年。再次讓W醫師檢查媽的眼睛時,他警告說白內障更成熟了,如果不「手術摘除」,只怕會越來越麻煩。

Courtesy of www.cataract.com.tw

然而,從媽的眼珠子外觀看起來,超過大半年多來的Quinax用藥,有比以前改善(瞳孔處灰白程度變淺一些);而且,我打心底並不認同醫師鐵口直斷「用眼藥水就可以治好白內障的話,眼科醫生就可以不用幹了」的這種X話(我比較相信,時間與利潤才是醫師沒講出口的關鍵字)。但是,我還是第二度與W醫師約定104-12-08/13:00到眼科來進行手術。這次,媽可是真的想通了。在我的攙扶下,抬頭挺胸直接進入眼科手術室,順利摘除了「白內障」而且換置了「高感光非球面黃色軟式水晶體」(它有過濾紫外線、藍光功能,可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眼睛手術後的頻繁複檢不亞於人工膝蓋關節手術後的復健(差別在於眼睛不會痛,膝蓋很痛)。在105-03-23第六次複檢之後,W醫師正式宣佈手術圓滿成功。

排除媽眼睛視茫茫的心願,總算大功告成。花了一年多功夫,總共超過三萬多的開銷。

比起換膝蓋關節手術而言,換眼睛水晶體手術那可是輕巧可愛多了。換完之後,媽媽又可以和我一起觀看網球比賽,歡呼約科維奇的精彩球技。或一起叫囂六角籠子裡的格鬥選手們,混吃混喝混出場費的混蛋行徑。媽媽終於「看得到也看得懂」,這個兒子對不稱職運動員指指點點的道理。她最後還認真附會說:沙!沙!他們真是太混了,沒有專家給他們講一講,真是沒長進哦……

  • 1. 細說從頭
  • 2. 媽媽減重(80 —>60)
  • 3. 健康飲食(食安、衛生、營養、口感)
  • 4. 照顧醫護(藥物、膝蓋、水晶體)
  • 5. 生活習慣(失眠、便秘、延緩失智、友善設施、大自然)
  • 6. 開心大笑(老萊子2.0)
  • 7.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