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椎間盤突出
- 31. 椎間盤突出來訪
- 32. 認識椎間盤突出
- 33. 醫護會怎麼做
- 34. 我怎麼做才擺脫椎間盤突出
- 341. 蛇板的好處
- 342. 我怎麼做才能從無到有
31. 椎間盤突出來訪?
平日早上起床的標準動作是:全身平躺,緩緩抬起直挺的雙腿,直到下肢與身體成為九十度的時候,快速放倒下肢,腰部緊繃出力維持身體與下肢的垂直角度,就可以超輕鬆把上身拉起來,不費力的!
有一天起床時,行禮如儀。平躺、抬腿,只覺得有點卡卡好像抬不到平日水準。差點就差一點吧,但是做到 「腰部緊繃,出力維持身體與下肢的垂直角度」時, 竟然,哎呦呦我的媽呀,搞什麼鬼呀,腰部竟然痛得出不了力呢?痛苦地側身一邊,用爬的姿勢轉身到床邊緣,先伸出腳下床,再用手支撐上身離開床面!坐在床邊已是滿頭冷汗,又怎麼啦,這是?……
身體還算正常(腦子、四肢都沒有任何昏沉或僵硬的異常現象)可以直立站起來、可以行走、可以梳洗便尿、可以坐下吃飯。只要是上身立直不必彎曲就可以執行的事情,都還能勉強完成。可是一旦彎腰就完蛋了。舉凡飯後起身離席、彎身扭體塞入汽車駕駛座椅、轉頭斜視或側視後視鏡(轉彎時觀看車側狀況)、回身目視後方(倒車時)、下車離開駕駛座位等動作,全都成了磨磨蹭蹭、痛苦萬分的死穴。嘿……
老婆趕緊代我電話請假、招喚特約計程車、送急診、轉門診、排隊候診。叫號輪我上陣的時候,已經快要12點了。一直沒見到老婆平常很容易就顯露出來的不耐煩。猜想恐怕是她也嚇壞了:以後伺候這個「老殘」的日子,可要怎麼過哦……?
坐在醫生面前的看診椅上,我試了試坐下、起立的動作,怎麼會都沒事了呢(既不刺、也不痛)?難不成是醫生真有「正義氣場」,硬把想要搞怪的「尾椎椎間盤邪魔妖怪」給鎮壓住了!心裡忍不住嘀咕,這魔頭還真是欺善怕惡的佞幸鬼耶。
敘述完症頭,醫生交代幾個動作要我試試。還行,沒有一個做不到的,反而覺得似乎比平常還要利落。醫生笑笑說,看起來「椎間盤突出」來敲你家門了,你要多運動喔!……要動哪裡?要怎麼運動?要動多久?還有還有,要治療多久?
醫生避開老婆的連珠炮提問,輕描淡寫地對我說,這個毛病會跟著你一輩子囉。你要有心理準備哦!又是一陣why me? why now?

32. 認識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脊髓上的椎間盤纖維環(附圖中,脊柱之間的著深紅/淺紅色部分)變形破裂(可能因為年老退化、磨損破裂、事故創傷、運動拉傷),導致纖維環移位而且超出正常範圍(圖中深紅色部份的「閃光」部位),可能會因為發炎物質流出來產生疼痛,也可能會因為突出物壓迫周圍神經而引起疼痛。
示意圖中,藍色綠色交界曲線區域,是人體背部的屁股位置。藍色綠色交界直線區域則是人體前方的肚皮位置。人身體彎腰前傾(i.e. 圖中脊椎向左邊彎曲)的時候,L4&L5之間以及L5&S1之間的椎間盤就會因為擠壓,使得脊椎一側的受力較大而另一側受力較小,壓力大的一側就會把脊髓液擠向壓力小的另一側。這樣就很容易在此處(圖中深紅色部份的「閃光」部位)造成脊髓液被擠出來的麻煩。

33. 醫護會怎麼做?
——休養:平躺靜養,可以做一些溫和復健動作(如附圖所示),避免出現問題的地方傷口擴大。
——物理治療:深部肌肉肌腱的熱療、電療,促進深部組織循環與復原(註記: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療效乏善可陳)、骨盆牽引(減少椎間壓力)、 主動式肌力訓練(中軸穩定四肢出力的運動,可增強脊椎周围的背肌、腹肌等核心肌群肌肉,保護患處)、穿著背架或束腹(避免突破點的二度傷害)。坐姿講究上身垂直、腳掌要均勻著地,避免長時間前傾後曲、避免左右翹腳彎腰(這都會讓椎間環受力不均勻,造成突破點)。
——藥物治療: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口服或是注射。藥效最快的是類固醇止痛針劑(號稱美國仙丹),注射完畢出門離開醫院就一切OK(藥效約可維持三個月左右)。經常、長期使用,會有月亮臉、高血糖、肌腱易斷裂等副作用。
——外科手術:利用外科手術直接切除「椎間盤的突出物」。另外,也有成功的手術案例是利用人體胎盤組織的羊膜成份,經過精煉萃取之後做成注射劑。再透過特殊針頭、電腦斷層掃描導引,將萃取物注射在椎間盤纖維環撕裂的地方,藉由羊膜成份的強烈再生因子,「修補椎間盤」的受損區域,避免再由破口流出液體形成突出物壓迫神經。
34. 我怎麼做才擺脫椎間盤突出
坐直、坐正、抬頭挺胸。這是我的信念!
運動、運動、還是運動。這是我的經驗!
坐的時候要坐直、坐正、抬頭挺胸!沒錯,大家都心知肚明,用這種姿勢坐久了屁股會痛。但是久而久之,屁股痛換來的代價就是腰骨健,值!任何一個受過盤間突出折磨的人都相信,屁股痛比起脊椎痛只是小巫見大巫,沒得比。再說,怕屁股痛,只要買一塊夠厚的凝膠座墊就可以解決問題。脊椎痛那可是…..我的媽呀!
我不想吃藥,更不想開刀。我滿腦子只想,不要再凸槌,我要根治它!網路上有許多有心人提供樂各種物理療法,可以預防、也許也可以做為復健治療。看起來這些都是早上起床前可以嘗試(不要睡前做這些活動,避免刺激交感神經活躍而影響睡眠)。應該都是多做無妨的輕柔伸展活動。然而,除了那些消極應對之外,我更想著要如何才能降服這個潛伏的妖魔鬼怪。我強烈覺得必須趁現在年紀不著急、體力不著底的時候,斷了它的的後路。否則有一天等我八十歲了,哪裡經得起被它一陣攪和。主意既定,我開始四處尋覓能夠真正根治它的方法。
醫護提醒的幾個關鍵字勾起我的好奇心「主動式運動——中軸穩定四肢出力」!我開始觀察周圍的各種運動中,有哪一個運動符合這個關鍵詞。在運動場裡面活動的老人家們,有的打拳、踢腿、扭腰、蹲馬步、拉扯鈴、打籃球、棒球投捕、打槌球、打網球、打羽毛球、走路、跑步、騎飛輪、搖伸展機、轉大輪圈、呼啦圈、吊單杠、倒掛、爬樹、蕩鞦韆……似乎並沒有任何一個符合 「主動式運動——中軸穩定四肢出力」的原則。
有一天不小心看到一則新聞在報導高空彈跳,我很興奮地告訴老婆,這個活動除了具備前述兩個關鍵詞(因為在自由落體時人的中軸一定穩定、人在緊張的時候四肢一定是緊繃出力的)之外,還加了一項意想不到的效果 「觸底反彈時的牽拉力還可以有效增加椎間盤的空間」。老婆搶著為我做了補充說明,還有、還有,它還可以讓你消失膽囊、幫您消滅心跳、給你消風哩(嚇到尿褲子)……
哦,這樣子喔?
觀察老人家的運動花樣沒啥心得。不死心之餘,看看小孩吧!
咦,那邊一堆小孩追來追去玩很開心㖏,他們的滑板長得不太一樣喔,只有前後兩個輪子嘞。四輪的滑板在大學時代有接觸過,我還蠻具備一點水準!兩個輪?怎麼可能穩穩站上去呢?那群小孩快速溜過我身邊:這個叫蛇板啦,阿北。
接下來整整一個星期,我就坐在滑冰場旁邊觀察這玩意。每天都美其名陪老婆到市場買菜,半路就脫隊跑去偷看小孩們玩耍。她買完菜再來溜冰場找我,交一些菜給我幫忙提回家。不久被老婆看穿我的心思。她千交代萬交代,老頭!別找死喔,跌倒半殘的話,下半輩子你就一個人獨自過了,知道不?我知道、我知道,所以呀,我才一直在思考要怎樣才不會跌倒。你沒看到嗎,小孩們滑來滑去,都沒半個人跌倒啊,其中必有竅門!⋯⋯我就這樣子吞了一個月口水,實在沒有膽子展開任何實際行動。然而,心理建設卻是越來越堅強:想象的戰略就是「不能跌倒」。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萬一身體失去平衡,我應該用什麼想象的戰術才可以「避免脊椎受傷」(見壞就收別硬撐到閃了腰),「避免手肘受傷」(懶驢打滾是最安全的招式!狗吃屎也行!笑什麼笑,沒見過老狗吃屎嗎)?
有一天小孩放學回家說,買個滑板可以嗎?因為同學們都有耶,媽咪?去問你爸(這是他媽的標準回應)!當然可以呀(這是把拔的標準答案)!

打蛋見到黃(客家話,劍及履及的意思),第二天老爸就帶他們到運動器材專賣店,物色了一款極品滑板。面材是防碎木板+碳纖維多層超硬夾板。正面全板鋪滿了永不脫落的、站上去就像無數個吸盤把人吸住的、保證讓玩家身形穩定的防滑鑽石沙。前後兩端板面用高彈性旋轉彈簧軸連結,保證夠Q夠靈活。滑輪採用ABEC第七級培林(由低到高分成1-3-5-7-9五級)、鋁合金滑輪架、不鏽鋼橋釘、全套專業組裝工具。總之,這就是一個無懈可擊的滑板了啦。這個極品滑板價錢可是夠同學們買10個一般的塑料滑板喔。

再隔幾天,這個極品滑板就在老爸的「回春妙手」下華麗轉身,變成為法拉利滑板(換上4顆競速級瑞士608Z培林、競速級超導潤滑油、競速級堅硬耐磨低熱傳導橡皮輪。光是這幾樣升等的投資又夠同學們買10個一般的滑板嘞)。聽說過嗎,法拉利滑板的輪子一旦撩撥起來,可以維持30秒鐘以上的空轉哩。夠強了吧!

知子女莫若父。我心底盤算孩子們迷滑板的熱度絕對不會超過一個月。我研讀過網路上的一些文獻後,得知蛇板有太多技巧,那可得慢慢琢磨的。小孩他們不可能有這個能耐(能力與耐力),到頭來一定又會像之前學爵士鼓一樣虎頭蛇尾,讓老爸出面料理善後。所以,趁著大家都還有心向上的時候,先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實吧(意思就是先把老爸自己做夢都流口水的專業水平搞定啦)。
341. 蛇板的好處
憶起一首年少時候朗朗上口的兒歌,歌名是 「再試一下」。歌詞是這樣說的:這是一句好說話,再試一下。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這會使你的膽子大,這會使你的見識多,勇敢做去不要怕,再試一下!
從小,我想嘗試的任何挑戰,都會得到父親的鼓勵,他不怕我失敗,我當然也不怕。兒時,足球籃球躲避球、上山下海打彈弓、彈珠紙牌橡皮筋、無一不是我強項(童玩豐收的戰利品,我都會用市價五分之一的價錢,轉手賣給其它小朋友,這可是我賺零用錢的手段喔)。及長,英數理化沒在怕、沒經沒驗少牽掛、沒錢沒人膽識大、揚名立萬還真是屢屢得瓜。 這些年輕時的激情,在我面對一籌莫展的蛇板時,似乎重新發燒發熱起來……
我逐漸相信,蛇板多麼契合我潛意識裏的信念。
3411. 蛇板可以健全我們面對苦難的態度:碰撞瘀青、擦傷結疤、酸軟疼痛都是滑板會帶給我們的見面禮,怕了嗎?像極了愛情,想玩就先要接受它的磨練嘞。磨練之後自然會回報以絢麗人生。技術性突破的成就感(拉風的意思啦)自然不在話下。重要的是,身體柔軟度、容忍度、強韌度、鞏固度都會破表提升。個性上的耐心(不信邪)、毅力(它XX)、謙卑(敬畏地心引力帶來的動驅力與破壞力。感謝蛇板的堅韌靈巧任我駕馭。感恩父母給我體健身全四肢頑強讓我能盡情揮灑)、以及潛移默化地穩定成熟,油然生出沒有什麼挑戰做不到的自信心。
3412. 改善平衡感:練習新招,不成功沒關係,重新再來一次。平衡感沒抓到,靜下心來想想問題何在。理論必須先行,配套才好上路,手到配合腳到,眼到聯接心到。
大家都喜歡說操縱蛇板這玩意,天生要有很好的平衡感。但是我卻從蛇板四到(手腳心眼)領悟出不同的道理:「天生」很好的平衡感,經常反倒葬送了理論與配套的實驗機會。站上蛇板就能順勢而出的靈巧小兒,通常就會開始嬉戲於追逐躲閃,就會遠離了試驗揣摩的磨練之路,最終多半止於泛泛。
維持身體的平衡,勢必要動員全身肌肉,包括小腿、大腿、髖屈肌(髂腰肌)、腹肌、背肌、胸肌、頸肌、手臂肌肉等等。而腹肌與背肌正是保護脊椎、尾椎最重要的核心肌群。如果想要根治尾椎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眼光就應該盯住它們兩個。我如是相信!
3413. 增加了扭曲的靈活度:下肢、身軀、上肢是蛇板主要的三個操控部位。腳掌對位 、曲腿馬步、腰肢扭轉、頭顱就位、四肢揮動等,這些都是蛇板1.0的入門元素。至於蛇板2.0的升級套路,就包含單腳划水,雙腳魚游、體重拖動、重心旋轉、旋轉連發、旋轉重疊、旋轉組合等花式技巧。這些都需要在合適的「三不場地」中實施,才能靈活調度各種元素(1.0+2.0),形成一氣呵成賞心悅目的蛇板滑行秀。「三不場地」指的是符合「不打滑」(光亮瓷磚或打蠟地板,不行!)、「不拖泥」(會吸住輪子的彈性跑道或摩擦力時有時無的石子路、柏油路面,不行!)、「不傾斜」(以排水為目的而些微傾斜的騎樓地板,不行!)等條件的地板。各種運動中,未見有像蛇板一樣能讓全身各節脊椎骨節順時針、逆時針反覆呈螺旋狀扭動(多數只是前後擺動或左右搖動)而且牽動全身腹肌、背肌、胸肌、臂肌、臀肌、腿肌等協同運作達成平衡,這對於脊椎椎間盤而言是非常健康而且順勢而為的按摩。這些發展看起來也符合所謂的「主動式運動——中軸穩定四肢出力」的運動原則。
3414. 蛇板是精確度極高的運動:「避摔」為重(尊敬滑板重心的游移不定、敬畏地心引力的虎視眈眈)「比帥」次之(炫耀技巧贏得掌聲);見壞就收穩紮穩跌(失去平衡前要趁早安全落地、失去平衡時更要力求五點著陸);見壞不收就會慘不忍賭(曾見友人因此骨折筋斷)!任何一個動作的組合應該依序實施,不要為了賞心悅目輕忽物理現象,自以為可以跳脫重力常規(蛇板的樂趣是成也地心引力,敗也地心引力),更不要為了短暫快樂徒留無限悔憾(不敬畏高速就會看到失速)。
3415. 蛇板可以燃燒體內卡路里:初期,在還沒有辦法掌握住活動重點的時候,我們會不當地牽動全身所有的肌肉(注意力集中於上車、平衡、前進、轉彎、下車),因此揮汗如雨下是常態,這時燃燒卡路里最大可達500大卡/小時(屬於有氧運動等級,aerobic)。等到可以活動自如的時候(注意力專注於平衡、前進、轉彎等等),臉紅氣喘仍屬必然。最後,技術進步到花式連結左右逢源(注意力專注於迴旋、串聯等)時,可以調養氣息活動筋骨的階段,怡然自得如魚得水的快活則是唾手可得。這時燃燒卡路里最低,大約有只150大卡/小時(屬於無氧運動等級,anaerobic)。
3416. 蛇板培養我們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提著蛇板出門去練功夫的時候,就能讓我們的心思遠離壓力。克服困難的練習過程中,更可以讓我們擺脫焦慮。跌倒在堅硬的水泥地板時,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強悍,也可以讓我們改善對空間的認知,更可以提升我們反應的速度。在溜冰場與同好們或心儀觀眾們交流心得時,還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愉快而有趣的社交接觸,培養社交禮儀。最後,不可否認的,蛇板運動後讓我睡眠更香甜,排泄更順暢。總之我由衷相信,蛇板是一種具有神奇療效的運動……
342. 我怎麼做才能從無到有
觀察揣摩、設定目標、輕鬆練習。
繼續觀察揣摩、再設定新目標、還是輕鬆練習……
3421. 在没有教練指導的條件下,我覺得「觀察+揣摩」是不二法門,它讓我成為自己的教練。眼到與心到要結合,看看別人為什麼辦得到(上車、下車、前進、轉彎)。他們那些看似這麼自然的本能行為,我要如何模仿才能上手(扶著墻壁開始)。如果失敗的話可以怎樣收拾(腳踏實地側身蹲下、懶驢打滾、狗吃屎也行)。失敗之後能不能找得出原因(站立姿勢哪裡不對?重心位置哪裡不對?腳掌相對距離哪裡不對?扭動頻率哪裡不對?協調性、出力力度哪裡不對?……)。有哪些細節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專業水平(循環節點、反曲關鍵點、平衡轉換點、上肢揮動範圍、頭顱方向調整、眼睛視線轉換…)。如何自創一些比較適合老人家的溫和動作(這些則是蛇板四到的綜合練習,以平穩與調息為主)……
3422. 設定可達成目標。每一種基本動作上手之後,我覺得可以進一步設定目標。因為,每一個動作純熟之後,就可以利用提升效率、柔化反曲點連結而推進到下一個目標。自己當初曾經設下的練習進度目標有:1.直線加速、2.方塊酥(滑行軌跡必須形成四個直角的矩形,而不是圓角矩形喔)、3.順單環、4.逆單環、5.連續順二環、6.連續逆二環、7.同心順二環、8.同心逆二環、9.八字無限加、10.葡萄串串、11.凍結時光、12.回轉下樓梯等,這些花式路數。最後,因為蛇板只有雙輪緣故(前後輪的設計都有前傾角的方向性,所以不可能倒行逆施),我一直沒敢想像反轉、換腳、獨輪、跳躍、上下樓梯扶手等四輪滑板才能達成的花式動作。
3423. 讓滑板成為生活重心。從上手基本動作開始到花式套路自娛為止,我經歷了8個年頭(55-63歲)。滑板成為我陪老婆買菜時的伴手、成為我陪她在大學校園散步時遛的小狗、成為同事聚會時的餘興節目、成為我座車行李箱內的標配、成為我寫作喘口氣時的調節劑(成效僅次於黑咖啡)、成為我傍晚將息時的酸痛貼布。經過這些年來的操練,我總共搞爆了六組競速級橡皮輪、磨損了3組瑞士培林。我溜遍了國內外五所大學院校園區內,所有滿足3米*10米條件的「三不場地」(不打滑、不拖泥、不傾斜。最後認定,最理想的場地是中央大學的管理系大樓的前門庭)。私塾家教過小小朋友(4歲)、小朋友(國小)、中朋友(國中)、大朋友(高中)、老朋友(75歲)們的滑板技巧。也曾被網紅拍攝影片投放網站。凡此種種,我對滑蛇板的熱情,讓它成為我生活的第四個重心(老婆、子女、寫作、……),而不只是一個裝了兩個輪子、配有兩片踏板、被塞入床底蒙塵的過氣玩具而已。

言歸結論吧!
我相信蛇板真的讓脊椎前後的核心肌群,如我所願地茁壯到足以控制下半身的那三節脊椎(L4、L5、S1),也讓夾在它們之間的那幾個椎間盤(曾經探頭出來,驚擾我正常生活的尾椎椎間盤)更加穩定而且安份,不再鬼頭鬼腦。
還有,由於蛇板的律動對「每一節脊椎」而言,都是在做相對的旋轉與扭動。脊椎關節可以旋轉扭動這是一個很全面而且完美的磨合。想想看,身體只是前後彎曲或左右擺動時,每一節脊椎之間都會有一邊壓力大一邊壓力小的短暫失衡現象。所以,相對而言旋轉扭動則是無懈可擊的完美運動。自然界也有一些接近這種完美旋轉的例子。譬如,
——陀螺因為旋轉可以穩定、可以持久、可以經得起外力的敲擊。
——陀飛輪因為有一個內置的旋轉體,使得它可以只要在外部有任何一個支撐點,就可以產生突破地心引力的超級吸附能力。
——太空站的環境中也是利用旋轉產生一種離心力與向心力平衡的協調狀態,維持人在無重力環境中失去的憑藉。
——血清分離機,也是利用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來達成分離血液成分的目的。
我自己則在蛇板運動中體會到,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很多從前不曾同時用到的肌肉(像是頸部、胸部、上肢、腰桿、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足弓、腳跟),現在都得到適度的鍛煉。這個蛇板運動不但解決了我尾椎椎間盤突出的麻煩,也同時矯正了我肢幹偏斜的問題(因為長期坐姿不夠正確導致脊柱側彎毛病)。現在,挺直腰桿看書做功課不再覺得痛苦,也更能持久。
還有、還有,因為「蛇板纏身」,所以自己「六十逾半」的身材體型,還能成功地凍結在40+歲的榮景。當然,30+歲時那種能老婆墮入愛情甜蜜陷阱的、能在羽球場上飛身撲地搶救險球的曼妙身段早就如夢了。可是,至少在50+歲時因為漫不經心而留下125公分「低頭難覓腳趾頭」的啤酒肚、85公斤「很重也很威」的神頭神腦怪模樣(我才163公分高而已欸),也在蛇板的扭動下,全都被我甩掉了。
感恩生命中曾經邂逅蛇板!
- 1. 關節關節 可有「過節」
- 2. 五十肩(爵士鼓)
- 3. 脊椎盤突出(蛇板)
- 4. 板機指(卡關雞尾酒)
- 5. 網球肘(馬蓮三扭)
- 6. 下肢各關節(起床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