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Prompt 策略
(心有靈感,立即行動)
51. 一時之便
52. 節約用電
53. 廚房善後
……
你知道嗎,寫清單、加備註和記日記,都能輕鬆增強記憶力!因為人在「反覆」閱讀同樣東西的過程中,就會持續加深記憶。
約翰‧懷特醫生曾經建議,健康飲食並且配合適度運動,生理與心理都保持正常,就能有效降低或延緩記憶喪失。另外,再加上經常閱讀書報、玩猜字謎、數獨、看教育類節目(別小看YouTube裡面,經常出現的初中/高中代數或幾何題目。挑戰一下自己,別不信邪,有些還真是蠻「絞腦」的),更能讓大腦保持在靈活狀態。
然而,我覺得靈活是一回事,靈動又是另一回事。 我喜歡把靈動解讀成「心有靈感,立即行動」。大白話就是,只要閃過任何行善念頭或正面想法,就要立刻起身行動,不要等一下再說。更不要心存拖延,待會兒有空就馬上去做(等這部電影播完、等這個節目結束、等這個短視頻告一段落、等這篇文章看完、這等個遊戲搞定、……)。如此一來,自然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忘記了啦」的禍害。
51. 一時之便
穿戴過的衣物,脫下來就立刻放到洗衣機旁的洗衣籃裡去。絕對不要「臨時」起義,「隨處」擺放。像是,放在茶桌下面的書報架邊、隱身到沙發椅腳下、塞在藤椅坐墊後面、攤在椅背或扶手上、掛在床邊三腳架、甚至於混在剛剛收回來的乾淨衣服堆旁邊。然後自我安慰,等一下就會把它拿走。類似這種拖延的現象,通常都會助長老人家們「忘記了啦」的氣焰。遲早會碰到這種情境:不小心發現被踢進沙發底下,沾滿灰塵毛屑的襪子,很可能早就臭不可當,恨不得直接扔進垃圾桶。或者,有人不察,把穿過的汗臭衣服,也折疊妥當,混進乾淨的衣服疊堆,一起放進收納櫃。好久之後才發現,整個衣櫃都酸臭掉了,只能呼天搶地「那誒啊捏」,是天氣太潮濕害的嗎(然後,開始網購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除濕劑)?

在為阿嫲守靈期間,有個晚上,媽肚子餓,獨自跑到厨房,抓了幾個雞胗滷蛋,爽吃之後剩下一顆雞胗。想說「待會兒」再吃,於是隨手塞進提包裡面……。
阿嫲下葬一個多月後,媽好幾次正經八百地跟大家說,阿嫲晚上都有回來看她。有姐妹問,妳怎麼知道阿嫲回來過?「阿嫲在夢裡出現的時候,都會伴隨著一股淡淡的味道」。什麼味道?「嗯……,有點像死貓死狗的腐爛味」。姐妹們都被她的煞有介事,嚇得頭皮發麻。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大家陸陸續續都證實了有那個味道。更恐怖的是,淡淡味道還越來越濃。「媽呀,真的有吔,還真是屍臭味哦!」
原來、原來、原來啊,都是「忘記了啦」惹的禍。
媽包包(被塞到臥室衣櫥的最上層隔間)裡,那顆沒有及時吃掉的東西,被壓個稀趴爛。皮包隔層底部貼近雞胗的地方,長滿張牙舞爪的猙獰綠毛,還搖搖晃晃地散發出驚人的「阿嫲味」……。
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
52. 節約用電
為了達到節省電費的目的,我會要求自己,離開書桌時,隨手要關掉所有設備的電源開關。我說的「電源開關」是指延長線插座上的輸入開關(更直白的說法就是,直接切斷插座上的所有電源),而不是電器上的電源開關。
現代的電視機,為了讓操作者覺得爽快,通電立刻就有畫面。這表示,關掉電視機開關時,電視機內部其實還是有某些線路偷偷通著電。螢光幕看起來是黑的,那只是電視機讓所有「螢光點」的電子信號都設定成0而已(螢光點上RGB三原色的電子信號都是0時,就代表黑色)。此時,所有的螢光點,都在等著收信號。一旦接到新的信號,就立刻顯現新顏色。這種「黑伎倆」很容易被檢驗出來:我們只須要讓房間處於全暗的狀態,這時就會發現電視屏幕仍然發出灰矇矇的底色。如果拔掉電視機插頭,則會看到真正的「黑」。
此外,家裡面除了電視機之外,還有各種充電器、變壓器、穩壓器、免治馬桶、自動開關電燈、車庫遙控鐵捲門、自動開關大門、冷氣機、洗衣機、電冰箱、電鍋、電鈴、電話、掃地機器人等電器設備。簡單地說,所有具備遙控功能,處於「待機」的機器,都在吃電。只有處在吃電狀態,電器才有辦法應聲開動,立即作用。
知道這個道理之後,只要是離開辦公環境,我都會從插座源頭開關,切斷所有目所能及的電器。這個斷電的動作,如果稍有猶豫,想說等一下再處理的話(上完廁所後、喝完水後、吃個點心後、吃完飯後、珍珠奶茶買回來之後……),就我的觀察而言,這類芝麻小事,十之八九都是被「忘記了啦」!
所以,立即行動的源頭管理,才是斷絕「忘記了啦」的上策,也才能真正達到省電目標。

53. 廚房善後
領了四張烹飪丙級證書之後,有一種廚務習慣變成自己的「本能」,那就是離開料理台之前,一定交還一個和上料理台前一樣清爽的環境。以前上烹飪課交班的時候,我都會用盡全力完成善後工作。總以為這些接近完美的成果,至少會換來一聲嘉許吧。但是,老師只理所當然地說:「應該的呀,前一節課的同學們,也用一樣高的水準,把乾淨的料理台交給你們,不是嗎?」
這就對了,「怎樣上手就怎樣下手」成為我經手各類廚務的準則。我絕不允許讓自己變成廚房衛生的斷點。基於此,我寧可多用點心、多流些汗,一定要把黑黑鍋刷成亮亮鍋、把爐具的油漬黏膩清理成光滑亮潔、把勾紗鈍刃修磨成鋒利快刀、把碗盤櫥櫃的陰濕霉臭變成清爽乾燥。每次,只要自問,我有留給下一個人無瑕的廚房環境嗎?這個善念就會敦促自己,耐心實現那些完美。
比較起烹調料理的「買洗切調烹」等細節,清掃廚房的事情,其實是比較簡單容易。它的流程直接而單純:想到就做(避免猶豫不決,過多的搬動與層疊)、先近後遠(近處清出乾淨空間,方便放置洗淨的東西)、由大到小(大碗內部可以疊放小碗)即可,通常也就不會有難堪的失控狀況:
清洗消毒砧板&墊布 → 清洗烘乾鍋盆蓋 → 清洗消毒刀剪鏟杓篩 → 清洗碗盤匙筷叉餐具,烘碗機高溫殺菌(或許有些品牌的機器,還會加上紫外線、臭氧等高級功能)餐具一小時 → 清洗消毒洗滌槽、流理台、爐台、爐台四周牆壁 → 清理消毒抽油煙機(一個月一次)、開啟空氣循環一小時 → 清洗消毒桌布(放在料理檯面的布塊)、碗布(絕不接觸料理檯面的布塊) → 清理地面環境。
這裡面,我以為最難做到的節點應該是:消毒、烘乾、高溫殺菌這些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細節。一旦疏忽這些環節,可能的極端狀況是,下一次使用這些廚房工具或環境時,說不定就會遇到一些讓人倒盡胃口的場景,像是生鏽、發霉、異臭,或是讓人心驚膽顫的蟑螂螞蟻橫行。
① 消毒指的就是噴灑酒精(大家耳熟能詳的75%消毒酒精)。用酒精對付潮濕布料上或砧板上的黴菌,有絕對的抑制效果。偷懶省功沒有噴灑酒精的話,只需要兩三次怠惰,就可能會糟蹋掉一個砧板(發黑黴菌深入刀切痕縫,成為砧板上永遠無法磨滅的恥辱烙痕);不出兩個禮拜保證能讓一條桌布長出永久性黑色霉斑。

② 烘乾則是將金屬鍋具全部用爐火烤乾,連水蒸氣都不讓它留在鍋具表面。更講究的話,我還會在烘烤時,滴一滴沙拉油在炒鍋裡,再用餐巾紙均勻塗佈在整個炒鍋的裡裡外外,讓它晶亮如新。我經常自欺欺人地和晚輩們高談闊論「我愛鍋賞它面子,鍋愛我報答美食」……講多又做多之後,我也堅信不疑啦。
③ 高溫殺菌指的是烘碗機或電鍋的加熱消毒效果。烘碗機的加熱溫度,通常大約是60-70度,烘乾水份沒有任何困難,連帶也能讓一般細菌難以生存(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的生存溫度為50度以下)。電鍋保溫米飯時,也是用到大約65度左右的熱度,讓細菌無法繁殖,達到保存的目的。
頁次目錄:
- 1. 認識忘記
- 2. 我的「防止忘記 4P 策略」
- 3. Position策略 (分門別類,各就各位)
- 4. Procedure策略 (順序流程,緊湊連接)
- 5. Prompt策略 (心有靈感,立即行動)
- 6. Password策略 (交叉提醒,通關密碼)
- 7. 防止忘記檢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