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調整生活習慣
- 31. 膳食纖維(菇類、海藻、薯類、芝麻粉)
- 32. 伸展(舒適)
- 33. 泡澡(38℃)
- 34. 水(1,000)
- 35. 笑(@3)
照護不只是照顧及護理的作為,而是希望患者就算身體不便,也要維持有品質的生活,感覺活著就是美好!
《居家照護區屬-完全圖解》三好春樹、東田勉、金田由美子合著
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下列五種方法(口訣42211)來「改善」帕金森氏症的適格體質。
31. 膳食纖維/4字訣(菇類、海藻、薯類、芝麻粉)
膳食纖維是一種無法在胃與小腸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在進入大腸後才火力全開、發揮下列作用:
——A. 充分展現纖維素的特徵,利用毛細管現象吸附膽汁這種老廢物質(身體內的脂溶性毒素,在肝臟內祛毒水解後轉化成為老廢物質,形成膽汁存於膽囊投入腸道),納入糞便排出體外。未被毛細管吸附住的膽汁,則有可能隨著水分的再吸收而再進入血液,重回身體的循環體系,造成身體浪費系統資源,反覆處理這些老廢物質。
——B. 膳食纖維進入大腸後,才開始形成利於各種益生菌繁衍的溫床,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
——C. 膳食纖維有助於去除腸內活性氧。
——D. 膳食纖維會促進大腸的蠕動,將糞便推向直腸,便於排出。
只有腸道健康了,才會有舒坦的副交感神經。別忘了,胃腸道系統可是副交感神經的大本營。
32. 伸展/2字訣(舒適)
WHO曾經簡單區分「體能活動」(由骨骼肌帶動,會消耗能量的身體活動)與「運動」(用來改善身體狀況或贏得競賽而產生的體能活動)。「伸展」就是適度的體能活動,它會活化副交感神經,而「運動」則是不折不扣會刺激交感神經的神器。帕老們應該瞄準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的「伸展類的體能活動」,不必奢望那些會刺激交感神經的「運動」。
帕老們體能活動目的只是讓副交感神經活絡。輕鬆舒服的伸展全身肌肉、四肢、肩頸部,如此就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就足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啦。帕老們的體能活動講究的是舒服安適,不在乎是有氧運動(i.e. 會喘氣的)或是無氧運動(i.e. 要憋氣的),也無所謂站著或坐著,甚至於連躺著都還有一些可以施做的健康促進活動呢。
(可參考文章《4001002 這個朋友-關節卡卡!》一文中提到的各種伸展活動)
常見護理公衛材料推薦的333運動水準(i.e. 每星期3次,每次30分鐘,每次讓心跳到達130),那只適用於健康的普通人。帕老們真要好強而這麼搞,只怕會過度刺激交感神經,對老人家而言,效果適得其反(晨間如此操練還有轉圜餘地,睡前這麼幹只怕未蒙其利先受失眠之害哦)。
99%體能調適成功的長者,所依賴特效藥都是「持續進行」適度的體能活動。失敗的1%病患,則是那些無視體能活動不足、繼續疏於體能活動的粗心鬼、懶惰鬼、死鬼。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提出,缺乏體能活動是造成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每年有將近320萬人因此而死於非命,Ooops……
接下來,先讓我們簡單瀏覽一些雖然明顯,卻未必人人都能體會的科普知識:
- 身體的肌肉量會正向影響「代謝速率」!
- 合適的體能活動可以正向調節胰島素、褪黑激素的「濃度」與「敏感度」!
- 規律的體能活動會「改善或反轉骨質疏鬆」!
- 規律的體能活動降低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憂鬱症、癌症!
- 不運動(不好)。持續的+規律的+適度的運動(極好)!日夜錯亂的運動(要命)?
- 日間,利用適度運動來刺激交感神經維持生命的高昂狀態是可喜可賀的事: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適度運動時大腦會產生與學習有正相關的正腎上腺素(與注意力有關)、腎上腺素(與及時應變作為有關)、血清素與多巴胺(與情緒紓緩有關)。
——德國研究也指出,運動之後學生學習詞彙能力加快20%。據分析這是因為腦源性滋養因子提供了更多的營養給神經突觸,促進它的工作效率。
——也有其他研究證實,大腦的灰質(神經細胞)與白質(神經纖維)數量,做有氧運動的老者比只做伸展運動的人增加的較多。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也顯示,將記憶有關的細胞浸在正腎上腺素中就可以活得久些。把受到類澱粉蛋白(阿茲海默症的罪魁禍首)傷害的腦細胞泡在正腎上腺素中時,就可以減輕傷害⋯⋯嘿,好樣的! - 入夜,所有體能活動與生活細節都要戒慎恐懼,時時刻刻要以安撫副交感神經為念,不要無意間刺激到交感神經,引來過多的大腦興奮劑,造成人體日夜顛倒的麻煩。
- 日間,利用適度運動來刺激交感神經維持生命的高昂狀態是可喜可賀的事:
33. 泡澡/2字訣(38℃)
經常觀看日本電視台的舊屋整改節目時發現,幾乎無一例外,最後美好的結局都會有相同特徵:擁有一個可以讓爺爺或奶奶泡澡的浴缸。可以相信,這就是市井小民心底渴望的小確幸。
泡澡(或淋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身心疲勞、緩解肌肉僵硬。好處多多不言可喻。唯一要注意的是,水的溫度必須控制在38℃(體感的效果是溫而不熱。水從頭上淋下去時有熱感,水流到腳底的時候就覺得似乎涼了)。因為這是被醫界證實能夠誘發副交感神經活躍的溫度。超過40℃的溫度(會讓皮膚發紅、引起發癢)反而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對老人家而言,效果適得其反。晨間洗澡也許還可以溫度略高,稍微刺激一下交感神經促進其活躍程度,用以維持日間正腎上腺素的正常分泌。入夜後沐浴,就要小心用得體的溫度伺候副交感神經,專注於培養更豐富的血清素(褪黑激素的原料)分泌⋯⋯
34. 水/1字訣(1,000)
每一天,人體的基礎生命活動(i.e. 神志清醒、呼吸運動、消化吸收、血液循行、新陳代謝、生長生殖等),會消耗掉2,500 c.c. 的水分。消耗軌跡是:尿液(1,200) + 呼吸&排汗(1,200) + 糞便(100)。
因此,每一天我們至少需要補足2,500 c.c. 的水分。補充來源是:主餐食物(1,200) + 體內代謝產生水分(300) + 額外飲水補充(1,000)。

交感神經緊張時會關閉某些排泄的功能。有些人的便秘、排尿不順或心情鬱卒等身心毛病皆因此而起。
大量飲水時,胃的蠕動增加、小腸消化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加等等,這些活動反而有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化的好處。常聽聞老人家們,害怕夜間多尿加上尿完回床後無法復眠而造成失眠,所以採取睡前不飲水的對策。這是削足適履的態度(怕腳丫擠不進鞋子就把大拇趾砍掉嗎?怕便秘就不吃飯嗎?怕尿尿就不喝水嗎?什麼的什麼嘛!),這反而扼殺了讓副交感神經練功的機會。
放心吧,夜間泌尿系統正常製造尿液,這表示副交感神經在活動。膀胱裝滿了尿液因而得起床解手,這也是副交感神經佔優的好兆頭。所有這些副交感神經(夜王)主導的現象都是求之不可得好事哩。尿尿之後,趁著副交感神經持續佔優的時節,要安穩入睡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實在無需過慮。
反倒是,硬撐著睡前不喝水的人要留意了。夜間身體的代謝活動會減緩一半沒錯,但是卻仍在低調進行中,萬一工作期間因缺水而拉警報,勞駕交感神經(晝皇)去叫醒人主喝水解救缺水困境。這時,經歷了「快渴死」驚嚇的交感神經勢必難以迅速平復。當然,隨之而來的輾轉難眠,也就不足為怪啦。人主們不追究自己睡前不喝點水(半杯足矣)導致身體缺水乾涸的失職,隨口就把失眠責任歸咎於夜尿,實在是甩鍋所為!
35. 笑/1字訣(@3)
笑能促使副交感神經佔優。大笑的時候常常會有流眼淚、流鼻涕、流口水、甚至於放屁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笑刺激了副交感神經,使得排泄力達到巔峰的體現。
之前辭世(2020-07-26,享嵩壽104歲),二度奧斯卡影后奧利薇亞,生前透露長壽秘方就是「開朗、愛、笑」……怎麼樣,看到沒!
“台灣電子耳之父”黃俊生教授曾對暈眩症患者給出建議:「快樂、知足」就不會發作⋯⋯看吧!快樂、開心多麼重要!個人覺得,這帖藥方絕對不只是對暈眩症的病人才有效,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健康法寶。
一笑除百憂、再笑解千愁、三笑長壽樂悠悠……沒錯吧!
難怪千年以來的智叟們老愛說「百善笑為先」,不是嗎?
- 1. 它是怎麼冒出來的
- 2. 認識自律神經
- 3. 調整生活習慣
- 4. 講究飲食品質
- 5. 指壓、按摩、動動腦
- 6. 日本人挑戰帕金森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