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40 艾耆耋耄養生村 4001 養生的學與養

4001001 這個朋友- 帕金森氏症!

6. 日本人挑戰帕金森氏症

“我不想再服藥了,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帕金森氏症!”

聽到病患這樣的陳述,90%的醫師會持反對意見。這時,病人如果有辦法找到那剩下10%醫師中的一位,而他也肯用替代醫療(10種以上方法可以見機組合應用)取代所有藥物治療(MAO-B抑制劑可特例施用)的話,那將是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轉捩點。

《帕金森氏症的防治》安保徹、水嶋(島的古字,音島)丈雄、池田國義合著

福田。安保理論
自律神經包含晝皇交感神經與夜王副交感神經。白血球細胞包含粒細胞與淋巴球。「晝皇」交感神經(管多巴胺)與粒細胞(粒細胞上有多巴胺受體)息息相關,而「夜王」副交感神經(管乙醯膽鹼)則與淋巴球(淋巴球上有乙醯膽鹼受體)焦不離孟。漢醫强調氣,指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生命能量,意指自律神經在無意識下調整內臟或血管的作用。漢藥、針灸、氣功、藥膳等傳統療法,作用重在養氣,換句話說也就是在調整自律神經的功能。

福田安保理論把自律神經連結到白血球細胞的作用,又對「粒細胞」計數與「淋巴球」計數賦予新的詮釋,更進一步觀察到某些調整體質的手段可以增進淋巴球數量,進而改善帕金森氏症的因果關係。他們研究報告所公佈的診治案例,多數最終都得到期望的正面結局。Yeh!這是一個多麼值得新舊帕患們期待的革命思維。

601. 安保徹醫師做過一個統計,歸納出結論:淋巴球較多者(副交感神經佔優),多半性格溫和、抗壓性強、笑臉迎人、很會照顧他人、與長壽正相關。

602. 安保徹醫師與福田稔醫師,拿漢藥鎮痛藥方與西藥非類固醇鎮痛劑做了一個實驗。兩組實驗參與者服用三個月藥物之後,分析他們的白血球細胞數據,得到結論:西藥會促成粒細胞變多且淋巴球變少(明顯擴大交感神經佔優狀態)。而漢藥則導向粒細胞不變但是淋巴球變多(副交感神經漸漸佔優的傾向)。

603. 日本針灸權威水嶋(島的古字,音島)丈雄醫師認為,針灸能降低交感神經佔優機會,能促使粒細胞減少,也就能減少活性氧的產生,好處多多。針灸治療可讓副交感神經佔優,西藥治療則會促使交感神經緊張,所以原則上帕金森氏症患者「不應該同時間倂用兩種藥理相反的治療手段」。但是每一個案,還是必須經過專業研判與病患反應觀察之後,才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處置。總之,治療手段應該是提高患者的淋巴球佔比百分數,治療目標則是讓患者症狀嚴重度指數降低(IV降到I,甚至到0)。

604. 水嶋(島的古字,音島)丈雄醫師也認為,實非得已必須倂用藥物的病例還是有的,主要取決於病患體內活性氧含量。譬如,帕金森氏症用藥之一的MAO-B酵素抑制劑(它一則可以減緩多巴胺分解,二則可以降低活性氧),也是好處多多。至於另一種藥,左多巴製劑,它會增加多巴胺,就會增加粒細胞,就會增加體內的活性氧,長久而言未必妥當。

605. 西條一止教授(筑波技術短期大學針灸科)分析針灸療法也得到一些結論:局部深刺(>4mm)是治標療法,會促使交感神經佔優,疾病體質無從改善成健康體質。全身淺刺(<4mm)則是治本療法,則可促使副交感神經佔優,終而漸進成為健康體質。

Courtesy of www.acupoint361.com
Courtesy of www.acupoint361.com

606. 全身治療是指直接刺激全身硬結處(血流停滯匯聚難散,位置因人而異)。治療帕金森氏症病患一定會用到的三個穴道是:
其一, 上背部的大杼(音柱)穴(第一胸椎骨棘突下方兩側。學理上,此穴位可促進「膝關節骨質增生」,進而改善膝蓋疼痛)。
其二,位於大杼穴略下方的風門穴(第二胸椎骨棘突下方兩側。學理上,此穴位可控制「磷鈣」的代謝與平衡,進而去除顫抖)。

Courtesy of www.acupoint361.com
Courtesy of yibian.idv.tw

其三,顳(音ㄋㄧㄝˋ)部的通天穴,可緩解「頸椎僵硬疼痛」進而去除顫抖。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處,當承光後1.5寸)[附註:西條一止教授的書中並沒有透漏第三點為啥,只約略提及顳部穴道。經詳細比對顳部各穴道及其功能,似乎只有通天穴道與去除顫抖遙相呼應。點名此穴純系推測]。

Courtesy of cht.a-hospital.com

607. 據聞漢方釣藤散也能改善帕金森氏症,加以針灸治療的話,兩者有相輔相成功效。釣藤散的成分包含:釣藤(清熱鎮驚、平肝熄風,長相如附圖)、陳皮(理氣健脾)、半夏(消痞散結)、麥門冬(清心除煩)、茯苓(寧心消痰)、人參(補氣安神)等,這些成份皆有引導身體狀態成為副交感神經佔優的結果。加上漢醫藥材天生就具有增加淋巴球的作用,如此一來更可以發揮加成的療效。

608. 安保徹醫師遵循中國自古流傳的刺絡療法,創造出「自律神經免疫療法」。他將針狀物輕微刺入病患手指指甲生長點的井穴、腳趾趾甲生長點的井穴、和頭頂的百會穴等處,使其微微出血的一種療法。井穴意味經脈流注開始的源頭處,人體全身總共有12個井穴穴位。其中,手掌中指末端指肉中間的中衝穴(i.e. 井木穴)與手背小妞妞末端指甲外側的少澤穴(i.e. 井金穴)。腳背二趾趾甲外側的厲兌穴(i.e. 井金穴)、腳背四趾趾甲外側的足竅陰穴(i.e. 井金穴)、腳背五趾趾甲外側的至陰穴(i.e. 井金穴)等皆屬於井穴。

courtesy of www.acupoint361.com & yibian.hopto.org

醫師認為,人在無意識下自律神經會真實反應心裡狀態。恐懼、不安、糾結等情緒都會刺激交感神經緊張、奮起、抵抗壓力。但是在「自律神經免疫療法」過程中,病患如果能夠在醫師的伴陪之下,成功壓制激動的情緒而心平氣和地接受治療,這時副交感神經的優勢就被培養起來,人體就能順利排掉身心的不衛生成分。久而久之,病人的淋巴球數量就會增加,免疫系統就會讓身體從疾病狀態慢慢朝健康推進。


609. 安保徹醫師堅信,放鬆身心的緊張是克服帕金森氏症的基本條件。深呼吸、甩掉壞念頭(心中想著一些壞壞的念頭,然後前後甩手、左右扭腰、手腕擺動,心中設想如此這般就可以將壞東西用力排除)、溫水足浴(42度/20分鐘)、指壓或揉捏手指指尖部位(請參考本文章節51. 指壓或揉捏手指指尖部位!)等,都是可以放鬆自己的方法。

610. 最後,心理上,病患要把「自己內心不想成為帕金森氏症患者」或「不想被人家認為自己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潛意識,轉變成為努力改變這一切卡卡尷尬的持久動力。治療有無效果的關鍵全部在患者自己身上,醫師、照護、親朋、輔具、藥劑都只是協助角色。只有成全副交感神經讓它持續佔優,才有機會成就恢復正常。

心想才有機會「成事」,心死只會「成屍」!

  • 1. 它是怎麼冒出來的
  • 2. 認識自律神經
  • 3. 調整生活習慣
  • 4. 講究飲食品質
  • 5. 指壓、按摩、動動腦
  • 6. 日本人挑戰帕金森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