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40 艾耆耋耄養生村 4001 養生的學與養

4001003 這個朋友- 失眠!

2.

醫護應對策略

  • 21. 醫護用藥
  • 211. 處方用藥(醫生才可以建議)
  • 212. 非處方用藥(藥師就可以建議)
  • 213. 增進睡眠特性藥品(坊間常識多有介紹)
  • 22. 長期使用安眠藥的潛伏危機

21. 醫護用藥
通常,醫護人員會使用的治療失眠藥品,包括三類:

211. 處方用藥(醫生才可以建議)
——苯二氮平類藥品(BZD藥物,快速起效型的藥物,它具有四重作用,包含抗焦慮、安眠、肌肉鬆弛、抗痙攣)
——非苯二氮平類藥品(啟動睡眠)

212. 非處方用藥(藥師就可以建議)
——抗組織胺(誘導睡眠)
這是一種抗過敏的用藥 。它真正的醫療作用是干擾組織胺的接受器。進而可以排除皮膚泛紅或腫起的反應;排除搔癢和疼痛;避免支氣管氣喘惡化;減少鼻黏膜及呼吸道流鼻水、鼻塞;消除腸絞痛或腹瀉等症狀。
第一代抗組織胺因為「脂溶性高」,比較容易通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亦即副交感神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暈眩、不協調、四肢無力的副作用,甚至到隔天還會有昏昏欲睡、醒不過來的滯延效果。
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的結構「水溶性高」,比較難通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所以沒有第一代常見的抑制中樞神經(就是副交感神經)副作用。到此為止,看懂了什麼嗎?

我至少看懂了:如果有人拿抗組織胺藥物(第一代)來幫我「治療失眠」,換句話說他就是要用藥物的「副作用」來治我的失眠,這是個道理嗎?難道我們不在乎這藥它真正的治療藥效是要幹什麼的,你接受這個做法嗎?

或者,如果有人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我的失眠症。我會嚴肅面對這個建議,反問:這個藥到底是要處理我的什麼麻煩?這個麻煩與我的失眠有沒有關聯?

——褪黑激素口服藥物(是長效型藥劑,會延長睡眠期間)
沒錯,褪黑激素有很多迷人的安眠鎮靜作用。
也沒錯,褪黑激素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進入腸道後會修補胰臟炎、大腸炎、大腸癌等疾病的病灶。另外,褪黑激素對於銀髮族(睡眠品質)、失智症(認知障礙)、精神疾病(燥鬱)、兒童青少年(過敏免疫)這些族群,都有適切起效的治療意義。

然而,我們不能不知道:
褪黑激素藥物會改變人體的晝夜節律機制。它會(未必合理地)延長我們的睡眠時間。它的副作用有頭痛頭暈、腰酸背痛、乏力嗜睡、腹痛便秘;

褪黑激素藥物還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也會引發血糖升高(這些行為發生在夜間剛好能讓胰臟得到修養調息。可是如果發生在白天那可就是失之兒戲啦)

褪黑激素到底是一種對免疫系統有益的刺激物(正方)或是對免疫系統有害的抑制物(反方),正反雙方科學家至今仍各執一詞,沒有定論。所以,這類非處方藥物的使用宜慎之、戒之!

213. 增進睡眠特性藥品(坊間常識多有介紹)
——抗憂鬱藥(拉拔副交感神經,誘導睡眠)
——抗精神病藥(利用阻斷血清素接受器來延長睡眠時間):「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就是「血清素接受器阻斷劑」。血清素是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降低大腦裡血清素被身體回收的數量,就能使大腦內血清素的含量維持穩定,間接也就是維持大腦內褪黑激素的穩定存在,藉此就可以改善失眠、焦慮、憂鬱等大腦症狀。

然而,大腦內的血清素畢竟只佔全身血清素的2%,其它高達95%的血清素是存在腸胃道中。所以說,「抑制血清素回收」這個療效對大腦是件好事,但是,對腸胃消化道而言則是要命的適得其反。這種安眠藥會引發腸胃相關的副作用(腹痛、便秘…)。問問自己,無盡的腹痛會讓失眠消除嗎?

——抗癲癇用藥(作用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亦即大腦的鎮靜劑,用來延長淺睡期第三四階段的時間)

22. 長期使用安眠藥的潛伏危機
2014年《英國醫學期刊》研究指出:連續吃三個月安眠藥或鎮定劑,會使阿茲海默氏失智症機率增加51%

相關的學術實驗研究報告還發現,患者承受這類精神藥物之後,明顯的副作用有病態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腸胃不適。大批人還會有鎮靜劑與安眠藥成癮的症狀,導致記憶力衰退麻煩!

安眠藥通常都會「同時抑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這完全違反了睡眠將息時,自律神經合理的生理作用(應該是副交感神經佔優才正常)。長期服用安眠藥就是長期抑制副交感神經,這將會帶來心臟病的風險!

Ooops……



  • 1.認識睡眠
  • 2.醫護應對策略
  • 3.自我應對策略(環境)
  • 4.自我應對策略(生理)
  • 5.排除失眠因子檢查表